小镇做陶的生活

 

夏末,为期一个月的景德镇陶艺修习告一段落。

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算短。从最开始不适应40度的高温天气,加上找不着手感,经常一整天也拉不出一件满意的作品,委屈的想立刻逃回家;到现在,打包了做好的陶瓷物件儿,和新朋友依依惜别,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中……一眨眼的功夫,日子就在飞速转动的拉坯轮盘边不着痕迹地溜走了。

小时候因为活泼好动,又常常做事情一心二用,爸妈常说我做事没有长性,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。但这次不一样了,对陶艺的喜爱,算上最初在纽约浅尝之时,也有三年光景了。即使不分昼夜地在景德镇忙活了一个月,也还是有继续探索深入下去的愿望。为什么这次我不再容易感到厌倦了?

不仅仅因为这件事是我自己喜欢,自己选择的。还因为,它能让我安心,能在繁杂的日子里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一件极细小而具体的事情。更因为,它曾在我生命中最灰暗迷茫的时刻,默默地陪伴了我,治愈了我隐秘而脆弱的情绪。

和陶之间有一种神奇的感觉:我们生活的星球叫做地球(Earth),这个星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泥土(earth)和水。而陶艺,简而言之,不就是泥土和水的艺术吗?也许,只有地球人才有这个殊荣和天赋可以进行这项艺术——用最简单和随处可得的材料创作出如此多千变万化、只属于人类的作品。

就像高岭土的传说一样,17世纪的欧洲贵族们疯狂追求轻薄透亮的中国陶瓷,做了无数试验也复制不出。其实,瓷器并不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,而只是大自然馈赠给高岭村这个地方的寻常“泥土”罢了。

最质朴和自然的东西,反而能生出最深入内心的力量。

人类生于尘土,死后又归于尘土。和泥土相伴,让我感到踏实。